受訪人/兩位匿名第一線員警、文字整理/台中基地
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上映後,引起許多人關注異性戀男性和男同志間的相處關係,尤其在充斥「陽剛氣概」的警察領域。猶記得2005年於宜蘭大溪蜜月灣,曾發生一對男同志因接吻而受到陌生人採言語及行動攻擊,警方抵達現場後,即使攻擊者仍不斷對同志朋友叫囂及挑釁,卻未有其他積極性作為,甚至要求報案者「找出攻擊的人和物品」。
「警察對同志不友善」是許多人持有的印象,也在以往歷史事件能發現類似的處境,如1997年常德街事件、2004年農安街事件。時至今日,同志婚姻已施行4年,自日常生活中亦觀察到越來越多同志不再畏懼出櫃、真實地作自己,在這個看似邁向同志平權的年代,專業工作者的服務策略是否有所變化?對於同志族群的友善度是增加或減少?作為民間團體,我們還能做哪些更多倡議行動?
為了進行更深度對話,瞭解不同位置的角色及立場,基地特別邀請2位第一線員警接受訪談,聊聊他們在生活及工作中的觀察,以及給予相同領域工作者的實務建議。
Q:請問受理同志當事人的案件時,有哪些別於異性戀當事人的地方嗎?
A:報案人身份其實不影響案件受理,因為處理流程跟方法都是相同的,也不會有任何差別對待,不過我們有發現到近幾年有越來越多同志出櫃,像是宣導時發現男同志在裝扮上比較有自己的個性,會主動跟我們分享意見、積極發問互動。以前大家都比較害羞,不僅男同志,最近幾年男性(特別指非多元性別社群)也會舉手和回應,不像以前談到多元性別,下面都會很安靜。另外,也曾經受理一位來報案的成年男同志,當員警詢問家人是否支持其性傾向,他表示家人不反對。所以,無論在宣導或受理報案的觀察裡發現,不僅同志越來越能展現自己,也不避諱讓家裡和其他親友知道,整體社會接受度有提高許多。
Q:刻板印象認為軍警單位是陽剛且保守的,請問長官或同仁對同志的看法?
A:年輕人和20幾歲的同仁相對較沒問題,即便有不同意見或不認同,還是會相互尊重。只是上一輩的同仁仍有些落差,可能跟過去生活及專業訓練較難接收到多元性別相關資訊,便因為不瞭解、不熟悉而對同志社群出現不友善的態度。其實很像《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》裡面的許光漢,他飾演的員警角色一開始也對同志不了解而有歧視,但後來經過相處和認識之後,對於已經過世的同志朋友慢慢產生了感情。或許因為如此,有些長官或同仁身邊沒有認識同志朋友,才讓他們的態度會有所不同。
Q:若同志報案時,表示自身雖沒有收到肢體傷害,但被言語羞辱(例如:男同志好噁),你們會怎麽做呢? 在職場上若遇到同仁不瞭解同志而有偏見、講不好聽的話,你們會怎麽回應呢?
A:大部分同仁如果遇到不舒服或不喜歡的情形,會私底下抒發,不會當面講出來。還是會維持表面的友善,最主要是我們必須扮演好被賦予的警察角色,而且那些不舒服或不喜歡的情況也是個人態度,不能影響到工作。那如果是私底下講的時候,當然還是會尊重同仁的言論自由,但我們並不會認同,如果有時對方講得太過分就會稍微提醒,會說:「好了好了,罵到爽到就好了」的方式來委婉制止,但不會改變他的觀念,因為觀念很難在一時之間就改變他。所以也建議身邊的同仁或朋友,若當下聽到不舒服的話,可以先用這種轉換情境的方式帶開,暫時避開正面衝突,也讓對方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好、旁邊的人其實是不舒服的。
Q:若報案人因性傾向不被家人認同而受到大罵,作為現場員警,你們會怎麼做?
A:如果要協助調解的話會比較難,因為怕家屬檢舉警察的立場不中立,而大家在情緒上也較難幫忙作解釋,很容易就被解讀成「警察都在亂搞」,反而讓報案人來求助問題失焦。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礙於警察被賦予「中立角色」的關係。不過遇到這種狀況,我們會轉介給社工或其他社政人員,若能提供民間同志單位(像是基地協會、熱線等)的聯繫方式,也是蠻好的方法。
Q:工作或私人生活是否遇過同性別的人告白過?你會如何回應?
A:私人生活完全不會擔心耶!感受舒不舒服都是看實際聊天和相處互動,這無關性別。如果是工作上碰到報案人說喜歡我,我會說「謝謝」,然後繼續完成工作上該做的事情。其實跟前面提到的狀況一樣,先轉換情境、把問題回到案件上,用委婉的句子來句點對方。
Q:能否給實務現場同仁一些建議?
A:性別不是重點!案件構成要件才是重點。舉例來說,如果報案人要提告對方,當問到相關個人資訊就會知道性傾向,並不需要直接問說「你是不是同志」。另外對談的時候會稍微注意用詞,避免大家溝通上出現誤會,像是如果聽到一個男生說「我男朋友會打我」,我們不會說「蛤?!你們也會這樣喔!」,因為強化性別身份、刻意區分「你們」跟「我們」是沒有必要的。
Q:有哪些方式可以讓警察同仁們多多了解多元性別呢?
A:我們參加蠻多次講習,印象很深的是某次有位跨性別現身,真實走到我們面前分享他的生活歷程和想法。那次討論蠻熱烈的,很多人想知道在實務現場如何稱呼跨性別,才不會否定他或讓他的感受不舒服。還有一點想特別跟民間團體分享,有一些講座很喜歡講概念的東西,像是LGBT的意思是什麼,但這些已經很多人都聽過了,加上這些對異性戀來說都是「別人」的事情,與其一直解釋這些概念,反而希望有「真人」可以讓我們瘋狂問問題。簡單來說,讓我們有機會見到同志本人,聽聽大家的日常生活、相處模式或生命故事等,然後多一點提問時間,讓我們問問在生活或工作上所遇到相關的問題
與我們聯絡
社團法人台灣基地協會(台中基地)
服務時間:週二至週六 13:30-21:30
地址: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二段82號
電話:04-22333252
網站:https://www.gdi.org.tw/